百年通草画册再续茶人茶园
10月9日,百年通草画册《白云山赖家制茶图》从英国伦敦寄达福建宁德市。该通草画册绘制于淸光绪癸卯年桂月(即1903年8月),以简约淡雅的水彩画形式,清晰记述着百年之前福安白云山赖家从种茶到借茶的全套傅统制茶工序。一册共12幅画,一画一工序,道道相连、形象生动。
据介绍,该通草画册是10月3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由宁德市茶人—国丰(宁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培华先生拍得。这套珍贵的古老制茶画册的回归,弥补了宁德市茶业史料多以文献记载的不足,为间东悠远制茶历史再添精彩一笔。令人更为称奇的,竞拍者赖培华出身福安白云山制茶世家,其先祖会在百年前成功研「赖茶」,并成为消廷贡茶,而此通草画册描绘的正是百年前福安白云山赖家制茶情景。
通草画因其作画在通草制成的纸张上而得名,其纸质易着色,经久不视。通草画兴起于19世纪初,与当时国际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从18世纪起,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中国的茶 叶、丝网、瓷器等纷纷进入欧美人的生活,在欧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前,来中国沿海城市探访或做生窓的西方人及傅教士迫切希望能将自己在东方的所见所问,贞实客观地带回本国,向亲朋好友传递美醒而神奇的东方风情。19世纪初,广东一带便有人把在当地广泛种植的通草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当时昂贵的纸张作画,并在西方画家的指导下,将西方绘画原理融入本土绘画中,创造出了中西合壁的通草水彩画。
通草水彩画描绘的题材相当广泛,既有体现市井生活风倘、动植物的,也有反映货品贸易、各行各业、各阶层人物的,林林种种,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们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社会情况的鲜活文本,也可视作帮助人扩大生意的「产品说明书」,被誉为发往海外的古老「明信片」。直到上世纪初,通草画册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在国内十分少见。
由赖培华拍得的通草画册《白云山赖家制茶图》共有12幅,分垦地、栽茶、落肥、采茶、晾靑、筛分、捻茶、过红锅、官堆、拣茶、品茶、卖茶等12个画面,记述了全套傅统制茶工序。每幅通草画长27厘米、宽19.5厘米,虽漂洋过海,至今已有110年历史,但依旧画面清晰、色彩鲜艳,全册不电不裂,保存完好。细细赏析,其纸质较普通画纸厚而硬,所绘图案如粘贴纸上,有很强的立体感,且人物神俏举止形象灵动,百年前制茶景像如在眼前,茶香鞻缕。茶人茶事、洋人洋敬士,残存于历史长河里的点滴记亿,百年前通草册《白云山赖家制茶图》远赴重洋传播茶乡茶韵,百年后重回故土再续茶人茶缘。
▲《白云山赖家制茶图》的内容包括福安白云山赖家从种茶到售茶的整套工序,分垦地、栽茶、落肥、采茶、晾青、筛分、捻茶、过红锅、官堆、拣茶、品茶、卖茶12个画面,一画一工序,环环相扣,描绘了全套传统制茶工序(赖培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