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福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加入收藏

白云山下一个百年家族的百年茶事

发布时间:2019-09-23 16:17 文章来源:{admin}

摘自2013年9月30日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84期

  中国有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灵山秀水的福建白云山上,红茶凝聚着地理灵性,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如今,记者再次踏进这个造就“贡茶御史”的山头时,听赖氏红茶的第四代掌门人赖培华讲述赖氏家族的百年茶事,感受依然如故的满山茶香。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从公元4世纪开始种植茶树,到公元7世纪时茶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但是那时候茶叶很珍贵,人们把绿茶当作不老药饮用,并没有出现红茶。后来茶种植业开始盛行,饮茶的习惯流传开来。公元10—13世纪的宋朝,出现了红茶的前身——发酵茶,现在已经无从探究那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发酵红茶。现在红茶遍布世界,得益于亚洲贸易盛行,福建红茶在亚洲以及西欧各地迅速流传开来,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舶龙凤桥,白银用斗量。”这其中包括赖氏红茶。

  贡茶御史走入皇宫

  赖氏家族的百年茶事,也许该从云南的思茅讲起。

  据赖培华介绍,19世纪30年代,赖氏先祖赖维顺17岁时应征入伍,被派往云南南部的思茅服役。思茅是云南省南部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一站。在一次激战中他身负重伤,被就地安置在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村寨。伤愈后,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学着种茶、留心制茶、学习普洱茶制作手艺。

  1839年,已经离家7个年头的赖维顺精选300斤思茅的普洱茶树种回到家乡,开荒垦地种植这些新树种。历经4年成功培植种植近1000多株茶树。1843年赖维顺开始在晓洋试验加工制作普洱茶。可是反复试验、加工制作,怎么都做不出云南普洱茶那种口感。最后,在一位洋人传教士建议下,赖氏先祖在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终于掌握了绿茶和红茶两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工艺,并总结为:自然萎凋、手工揉捻、室内发酵、炭火烘焙制作过程和工艺。从此,“赖茶”因汤醇、色正、香远而不胫而走,相传至今。

  到了1851年,赖家人在坦洋村成功试制出“赖氏红茶”,经广州进销西欧,受到西方市场的青睐,进而成为英国皇室的专用茶叶。1852年传教士进京朝拜道光皇帝带“赖茶”作为贡品进贡。皇帝饮后大喜,赐赖氏先祖为“贡茶御史”。“赖氏红茶”由此走入中国皇宫。


 

  老故事新传承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许多著名的私营老店在半个世纪前都静悄悄地消失了。在沉默了百年后,赖氏红茶第四代掌门人赖培华重新寻回了那消失百年的茶味。

  赖培华不事张扬,但一和他交谈,就会发现在中国式的沉稳和随和中,他有着一种经商的精明与强干。坐在从老宅子里发现的天池汲浪的牌匾下,红茶幽幽的香味慢慢沁入了心腑。一个现代版的中华百年老茶的故事次第展开。

  赖培华在族谱中找到一条关于赖茶制作工艺的藏头诗。这首诗与他自小从长辈那儿听到的零零星星的家族故事慢慢在他的心里拼接成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在破解藏头诗的过程中,赖培华走访了很多老茶人,在不断的试茶过程中,终于寻回消逝百年的老茶味。在保证原料品质上从改良茶树做起。6年时间,白云山上改良后的茶树又重新散发出生机。“茶本身就是一个调和了天地灵气的精灵,茶的品质要顺其自然。”

  对于好的红茶赖培华的标准是,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香甜和,汤色鲜红呈金边,叶底红匀光亮。赖培华感叹,研究红茶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正所谓“松雨声来乳花熟,咽入香喉爽红玉”,在他看来,品饮红茶需要多一点深情,多一点温顺。赖培华眼中,茶亦有生命,他形容茶叶在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直至制作完成,是茶叶的一次生命之旅。而冲泡饮用的时候便是把茶叶唤醒的一个过程,赖培华说,茶叶只有被唤醒后才能很好地散发醇香。

  慢慢品一盏新泡的红茶,醇厚的香气和淡淡的茶烟中仿佛飘绕着一个家族百年殷殷的心意。

  国丰(福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赖茶网  网站地图  
闽ICP备11026541号-4   地址:福建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40号国丰农业(原供销干校大院) 联系QQ:3241618871 电话:0593-2753456
友情链接:
中国赖茶网